夏季高温出汗多 1%

时间:2017-09-07 09:54:43

随着夏季的到来,各地已经开始启动高温模式了,最近常有家长抱着宝宝,头上戴着帽子,身上裹着毯子,里面也穿得严严实实的,里三层、外三层一打开,头面部、颈子、腋窝、背部都是密集的红色小丘疹,宝宝总是在衣服上蹭,晚上也睡不好,看了叫人好心疼。

为什么会长痱子?这就是典型的痱子,是由于环境中的气温高、湿度大,出汗过多、不易蒸发,致使汗腺导管口闭塞,汗液不能顺利排出、发生潴留,最后因内压增高而发生破裂,外溢的汗液渗入并刺激周围组织发生炎症,于汗孔处出现丘疹、丘疱疹和小水疱。

人们常说“痱子”是捂出来的,就是这个道理。

什么人容易长痱子?痱子一般多见于儿童,出现在颈、胸背、肘窝、N窝等皱襞部位,小孩可发生在头部、前额等多汗部位,特别是像上面那种小婴儿,夏天本来就热,加上宝宝排汗不畅,妈妈又担心其受凉盲目添加衣服,就更容易发生痱子了。

三招教你认识痱子:部位+小丘疹、丘疱疹+颜色根据汗腺导管损伤和汗液溢出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晶形粟粒疹顾名思义,就是像水晶一样晶莹剔透的小水疱,又称白痱,由于汗液在角质层内或角质层下汗管溢出引起。

常见于高热大量出汗、长期卧床、过度衰弱的患者。

2、红色粟粒疹比较常见,可以是小丘疹或者是丘疱疹,周围有红晕,又称红痱,汗液的溢出发生在表皮稍深处。

自觉轻度烧灼、刺痒感。

3、脓疱性粟粒疹又称脓痱。

多由红色粟粒疹发展而来,顶端有一个针头大小的脓疱。

4、深部粟粒疹又称深痱,由于汗液在真皮上层特别是在真皮-表皮交界处汗管溢出引起。

常见于严重和反复发生红色粟粒疹的患者。

皮损为密集的皮色小水疱,内容清亮,不易擦破,出汗时增大,不出汗时缩小。

当皮疹泛发时,面部、腋窝、手足可有代偿性出汗增加,其它汗腺功能基本丧失,全身皮肤出汗减少或无汗,可造成热带性汗闭性衰竭或热衰竭,患者可出现无力、困倦、眩晕、头痛等全身症状。

痱子的辨识度还是蛮高的,老百姓一般都能看出来。

但有时候,还是需要好好鉴别一下的,比如说夏季皮炎,也是夏天常见的,但它有明显的季节性,而且一般都是在大片红斑基础上出现丘疹、丘疱疹,并有剧烈瘙痒。

此外,婴儿的痱子还容易和婴儿湿疹混淆,前者是暂时性的,后者则是慢性、反复性的,搔抓后常会有黄色渗液,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

此外,湿疹可发生于任何部位。

发生痱子怎么办?痱子是夏天比较常见的皮肤病,特别是长期被“捂着”的宝宝更容易发生,一旦发现,妈妈们也不必惊慌,主要是局部治疗。

可外用清凉粉剂如痱子粉外扑,或用清凉止痒洗剂如1%薄荷炉甘石洗剂、1%薄荷酊

脓痱可外用2%鱼石炉甘石洗剂、黄连扑粉。

瘙痒明显时可口服抗组胺药,脓痱感染时选用抗生素。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得是:皮肤有溃烂后就不能使用痱子粉

不要将成人用和儿童用的混淆,因为成人痱子粉中一般含有硼酸,而在小儿痱子粉中是禁放硼酸的。

另外,成人痱子粉与小儿痱子粉所含的药物、剂量都不相同,儿童要选购专供儿童使用的痱子粉。

此外,很多家长反应,孩子手上搽了痱子粉后,总是不注意就被舔到了嘴里,妈妈会担心影响孩子健康。

一般来说,痱子粉99%以上的成分是滑石粉,温和安全,不具有毒性,所以少量摄入不会有太大影响。

家长也可以尽量选择在孩子熟睡的时候轻轻搽一点在手上。

另外,还可以在手上局部抹一些玉米淀粉等可以食用的干粉代替痱子粉,既可以保持局部干燥,孩子不小心食入后也不会影响健康。

如何预防痱子的发生?1、保持室内通风、凉爽,以减少出汗和利于汗液蒸发。

2、衣着宜宽大,便于汗液蒸发。

及时更换潮湿衣服。

3、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常用干毛巾擦汗或用温水勤洗澡。

对于出汗多的宝宝,可以随身携带汗巾,随时更换、擦拭。

4、多食用清热解暑、化湿的食品,如西瓜、苦瓜、绿豆汤、金银花露等。

5、痱子发生后,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