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原则夏季是自然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
人体也是,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
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
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生的目的。
夏季特点其实,在夏季里面也分成三个不同的阶段。
孟夏时节,蛤蟆群鸣,蚯蚓频出,各种植物生长,由嫩绿变成青秀,麦粒开始饱满,晴雨相间,阴雨多于晴好。
这时节,细菌病毒繁殖生长,人们易被感染,需要注意预防流行病。
仲夏螳螂生,鹿角脱落,蝉始鸣,半夏生,木堇花开。
初麦有芒,芒种收麦。
南方已入梅,西到秦巴山地、贵州高原,东到长江中下游,南到南岭,北到淮河流域。
梅雨时节,梅子熟了,故称梅雨。
梅即霉,亦叫霉雨。
霉雨时节,空气潮湿,要注意食物发霉,预防霉菌感染。
夏至时,阴阳相争,白天长,夜缩短。
人们宜心静勿躁,止声色,饮食宜清淡。
季夏凉风始至,蟋蟀出,鹰初飞。
夏夜草丛中,萤火虫闪光。
季夏时节,树木繁盛,大雨时行,土湿暑生。
暑为炎热,小暑后出梅。
中伏入大暑,要预防中暑。
夏季调护夏季染病,大都当即发作,但有一种病是有所潜伏,到秋季才发作,如延至冬季就很严重了!――这就是“心病”。
当然这里说的“心病”,并非是指现代医学上的“心血管病”,而是指精神方面的有关“神志、情志”的病。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也很重要,晚上不能睡的太晚,早上要在6点左右起床进行锻炼。
根据五运六气,今年属于火土相生,气生运,为顺。
但是可能雨水会比较多,关节病变的人应该多注意天气变化。
夏天应该注意几个原则:一是健脾除湿。
夏天最大的邪气就是湿,夏至一阴初生,脾胃功能低下,人们经常感觉胃口不好,容易腹泻,出现舌苔白腻等症状,所以应常服健脾利湿之物。
一般多选择健脾芳香化湿及淡渗利湿之品,如冬瓜、藿香、莲子、佩兰等。
二是清热消暑。
夏日气温高,暑热邪盛,人体心火较旺,因此常用些具有清热解毒清心火作用的药物,如 莲子心、菊花、薄荷、金银花、荷叶等祛暑。
三是补养肺肾。
夏天心火旺而肺金、肾水虚衰,要注意补养肺肾之阴。
可选用枸杞子、生地、百合、桑葚、五味子等,可防出汗太过,耗伤津气。
四是冬病夏治。
所谓冬病夏治,即夏天人体和外界阳气盛,用内服中药配合针灸等外治方法来治疗一些冬天好发的疾病。
如用药膏贴在穴位上,可治疗冬季哮喘、慢支、鼻炎以及一些虚寒性疾病患者。
夏季保健药食饮食对于养生来说,就是顺应自然。
养生更偏向于中医,以下这些是一些小项,根据个人的需要自行选择。
1、多吃瓜类:夏季气温高,人体丢失的水分多,须及时补充。
蔬菜中的水分,是经过多层生物膜过滤的天然、洁净、营养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
瓜类蔬菜含水量都在90%以上。
所有瓜类蔬菜都具有降低血压、保护血管的作用。
2、 多吃凉性蔬菜:吃些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
瓜类蔬菜除南瓜属温性外,其余如苦瓜、丝瓜、黄瓜、菜瓜、西瓜、甜瓜都属于凉性蔬菜。
番茄、芹菜、生菜等都属于凉性蔬菜。
3、多吃“杀菌”蔬菜:夏季是人类疾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多发季节。
多吃些“杀菌”蔬菜,可预防疾病。
这类蔬菜包括:大蒜、洋葱、韭菜、大葱等。
这些葱蒜类蔬菜中,含有丰富的植物广谱杀菌素,对各种球菌、杆菌、真菌、病毒有杀灭和抑制作用。
其中,作用最突出的是大蒜,最好生食。
4 、民间俗称: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天应多吃些姜,姜是暖的食物,夏天人身体毛孔张开多食用姜有利于湿寒气排出。
5、夏日多喝红豆薏米汤可排除身体湿寒气、利尿。
夏日的膳食调养,应以低脂、低盐、多维生素且清淡为主。
人们出汗多,食欲不好,可用各种营养保健粥来开胃,并调理身体。
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
在煮粥时加些荷叶(称荷叶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
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干扁豆浸透与大米同煮成粥,能清暑化湿、健脾止泻。
此外,红小豆粥、薄荷粥、银耳粥、葛根粥、苦瓜粥都是夏季的好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