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有强大的理论和应用技术支持感觉统合(SI)是由美国加州大学Ayres博士于1927年提出的概念。
Ayres博士将感觉分成七种,分别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前庭觉及本体觉。
感觉统合理论80年代传入我国,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技术越发娴熟。
Ayres博士认为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对个体从视、听、嗅、味、触、前庭、本体的不同感觉通路输入的感觉信息进行选择、解释、联系和统一的神经心理过程,是个体进行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础。
感觉统合理论是建立在现代神经科学特别是脑科学基础上感觉统合训练以神经生理学、心理学研究成果为基础,探索感觉器官、神经中枢及运动器官间的信息交流与整合,及其感觉统合能力对儿童基本能力整体发展的影响,属于应用性为主兼顾理论研究的学科。
感觉统合能力对儿童将来的生存和发展会产生的影响1、影响自身的日常生活和生存质量
2、影响自身的学习活动
3、影响自身的心理状态
4、影响个体间的人际交往
5、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要了解感觉统合失调的重要性,就要了解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主要有五个方面1、视觉异常:手眼协调性差,文字、数字、偏旁部首常看错。
2、前庭功能及动作异常:转圈不晕或害怕转圈,身体平衡差,易摔跤,动作笨拙等。
3、触觉等肤觉异常:过于敏感或过于迟钝,洗发洗澡等体肤的外源性接触不能忍受。
嗅觉、味觉或痛觉也可能存在异常等。
4、胆子小、害怕:讨厌摇晃、不敢爬高,对陌生环境适应慢等。
5、其他:注意力不集中且持久性较差,做事效率低等。
感觉统合失调成因概括可分为: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因素等几个方面。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多是遗传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个体差异比较大。
家长的焦虑我接待一些家长中,有些往往表现出很焦虑,他们的问题通常都是在说“我们家孩子一到新的环境就哭”、“我们家孩子不和别的孩子玩,就自己玩”、“我又被幼儿园老师留下来了,说我们家孩子打人”、“我们家孩子不敢滑滑梯、不敢荡秋千、不敢走平衡木……”、“我们家孩子总乱跑,一刻也静不下来”、“我们家孩子经常发脾气”、“我们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我们家孩子运动能力总上不来”,等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疑惑一直困扰着老师和家长,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这时候就要考虑孩子是不是感觉统合失调。
如果家长能够早些发现并了解感觉统合的重要性,及时给孩子进行适当的家庭教育和专业的感觉统合训练,那么在儿童的成长发育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就会减少很多压力和负担,儿童也会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